产品展示

首页 > 产品展示

张志和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来源:米乐游戏怎么官方注册    发布时间:2024-04-10 10:21:13

  清晨7:40,大同市前进街1号,伴随着上班的人流,中车大同公司研究院首席技术官张志和走进研发大楼,不时有人和他打招呼,还会有人凑上来聊起昨天的一些工作。

  工作三十年来,与张志和同行的同事有很多。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张工嘴角总是微微含着笑”“精神倍儿足!”等等。

  中车大同公司研究院院长谢曲波说:“张志和为人:一、有理想,二、有办法,三、内敛谦逊,四、业务扎实。”那么这样一位令身边所有人都赞叹的工匠,这三十年中,他是怎样在机车情中寄予担当的?

  “挥别中南,正年少,风华无限。三十载,寄情机车,格物专研。不觉两鬓白发染,唯将一颗匠心伴。千万漉,厚积薄发处,铸模范。

  提高速,过险弯,牵重载,筹贡献。神州通阡陌,丝路璀璨。技研精处近乎道,艺琢微时可通天。图破壁,汗洒复兴梦,尝夙愿。”

  让我们通过中车大同公司一名员工为张志和写的词,一同走进他与机车相伴的三十年历程。

  30年前,张志和走出长沙铁道学院(现为中南大学)的校门,来到中车大同公司——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机车工厂,作为机车制造队伍里的“新兵”一路“闯天下”。如今,他是中国中车首席技术专家,享受2020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参与的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对于技术工作,张志和有着很朴素的理解:“做技术工作肯定很枯燥,日复一日面对的是繁杂的数据和技术资料,但是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好比盖楼房,打好地基才能成就万丈高楼。”

  虽然现在的张志和已是行业专家,但在1992年刚进工厂时,他还是车间的一名技术员,与自己设计机车的梦想距离很遥远。彼时,窗外塞北的寒风在呼啸,厂房内灯光昏暗,张志和每日做着重复的操作,倍感迷茫。

  他向车间里的党员老师傅请教,老师傅指着前面的火车说:“我们就像这个火车上的零件,但就是无数个零件牢牢组合在一起,才能有强大的牵引动力。不要觉得你的工作没有价值,哪怕是有一颗螺丝不合格,就可能毁了这一辆火车,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灾难。虽然咱们的工作内容单调重复,但是你自己内心的工作标准、工作质量是可以慢慢的升高的。”这一语点醒了张志和,自己必须好好“打地基”。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志和找到了航向,扎根技术第一线,全面熟悉机械加工制造原理、工装设备工艺。在几次新产品的试制过程中,他更加明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有深厚的基本功底。从此,车间里多了一位“学习狂人”。他不仅时时捧着厚厚的、快被翻烂的《设计手册》,还成了车间里老师傅们的“小尾巴”。那六年时间里,张志和竭尽所能吸收老师傅们宝贵的实践经验,老师傅们更是看到了这位年轻人身上有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儿,把自己毕生的工作心得传递给他。

  正是怀揣着机车梦,张志和一点一滴地学习,一点一滴地吸收、消化,就像春日里深深扎根在塞北的种子,他扎根在“大同机车”,不断地汲取这片土地给予他的知识营养。在他的眼里,每一个机车部件都是有生命的,技术人员要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它们更加健康和完美,成为机车驰骋最有利的组织。终于,1998年,张志和如愿成为中车大同公司技术中心的一名设计师,先后作为HXD2型、HXD2B型、八轴宽轨等多个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项目团队的重要成员。

  灰色的工装,深邃的眼眸,专心坐在电脑前研究一个又一个数据的张志和暂时忘记了外面的世界。

  张志和最痴迷的,就是机车转向架的研制。转向架是电力机车的核心部件,如果将电力机车比喻为人,那么转向架就等于人的两条腿,腿部功能不健全,人就走不稳走不快,更跑不了。先进的转向架设计就像一双优质“跑鞋”,不仅仅可以保证机车走行安全,还能让机车从容实现“弯道超车”,让机车跑得既稳又快。“现在国内外技术提升很快,我们要想跑得好,就得比别人付出得更多。”张志和说。

  过去,我国的电力机车传动系统重量较大,极大制约着电力机车运行水平的提升。带着在转向架设计领域几十年的积累研究,张志和在2017年又投入到中国中车“轻量化200km/h客运机车转向架研制”中,并成功研制出转向架新技术,攻克了这一难题。这背后,不易,很难。

  一项技术提升,是对设计师各项能力的综合考验。依靠单一的既有结构可以进行减重无法达到目标,那么如何在技术上进行突破?从项目立项到整车产品下线,短短一年时间,行业内在等着他的答案。有支持,也有质疑。每次开会,张志和都被催问,“何时好?”不善言辞的张志和别于往日的寡言,站起来立下了军令状:“我们肯定会实现突破,大胆创新,研制出新一代的转向架技术!”

  一个个不眠夜,张志和的团队在“论证方案、确定数据、模拟试验”的循环中一次次挣扎、一次次赛跑。最终,“主动齿轮空心轴+挠性板联轴器”的转向架新技术方案落锤敲定,并在国内首次运用到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领域。这双新“跑鞋”让电力机车攀升至新的高峰,不仅让机车整车重量减轻28%,还能够很好的满足快速客运电力机车、以及动力集中式牵引动车组,让业内瞠目。

  攻坚克难,少不了人心。“越是创新,越需要汇集众智,增强合力。外部施力,内部开拓,把难题压成薄薄一层,才能打通壁垒。”张志和说。

  作为九三学社大同市副主委、市政协委员,在本职工作中汇聚力量,融入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潮流,力尽所能回报企业和社会,张志和担起了这份责任。

  中车大同公司的派人士多集中于研发技术部门,公司作为具有红色血脉的央企格外的重视统战工作,坚持统战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同部署。要实现“生产经营+统战”的物理连接,张志和成了中间的枢纽。

  绿色低碳是时代能源发展主旋律,环保节能的永磁直驱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是又一新的突破,它的直驱轮对要满足传递扭矩大、可靠性高和维护周期长的工作需求,这再次给技术人员抛出了新的难题。

  从内部发力,张志和拧着一股干劲、闯劲、钻劲,带领技术团队服务在试制现场,从尺寸检测、数据分析计算、性能测试分析等等,全程跟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终在该项目中开发了用于轮对的挠性板联轴器,大幅降造和维护成本,是国内首创。

  张志和在科技攻关这一路上从未慢下来。2019年,他参与的相关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解决了重载铁路中的列车运行安全、轨道结构运用等重大工程难题。中央统战部特地向他发来了由邹晓东 副部长 亲笔签发的贺信,表达对他的亲切关怀。同时,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李青山也代表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向张志和发来贺信,祝贺他为山西省九三学社广大社员作出表率,为山西省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集团党委统战部的关心指导下,公司党委为了更好地凝聚党外智慧,专项投入资金建设统战阵地——“五彩团结小家”和以张志和命名的工作室。张志和说:“这些阵地,很好地强化了我们科学技术统战人士与生产骨干单位的技术孵化,以及成果转化的落地实施。”在配备了会议、培训、办公等硬件设施的“五彩团结小家”里,张志和积极与科学技术人员连接,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培训等内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张志和工作室则起到四个“通道”的作用:“统战通道”“高速通道”“利剑通道”和“学习通道”。

  内外合力出成果。2021年,张志和被评为享受2020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这是荣誉,更是信任。正是有党旗引领,我们科学技术人员才能在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探索中唱好‘攻关曲’”,张志和说。

  在张志和的心中,他的责任不止于此。在大同市委统战部和九三学社大同市委的领导下,结合本职工作,他完成了《政府引导下的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调研报告;结合大同公司的发展,撰写了《引导汽车停放秩序,培育立体车库市场》;结合大同市转型发展,提出了《及早规划“大同特大型石墨矿”综合开发》,以及《城市发展标志性记忆建筑和工业遗产保护》等多项提案和建议。新冠疫情之初,张志和又提出了“疫情防护所产生的有毒废弃物的处理解决的建议”,建议在社区设立有害垃圾处理点,集中收集废弃口罩,不与生活垃圾混合丢弃,将用过的口罩放入塑料袋中密闭以避免二次污染。疫情期间,这条建议经大同市政协直报全国政协,并被采纳。

  谈到这些,张志和只是说:“作为政协委员,必须把理论武装的成果体现在政治担当上,多做贡献,力所能及回报社会,坚持学习,及时给自己‘充电’才能挑起创新的担子。”在他办公室的书架上,分门别类陈列了各种各样被翻得陈旧的书籍,有前沿技术类、党政法治类、民间传统文化类……或许,这些就是他三十年来的前进“宝典”。